祖庭灵岩山寺简介

 

发布: 2015-09-09 10:36:06   作者: 加拿大中华寺   来源: 加拿大中华寺   

 

  • Default
  •  


     

      灵岩山位于中国江苏苏州市木渎镇西市梢,沿山塘街古御道可直达山巅。山距太湖约1.5公里,山高182米,山多奇石,尤以灵芝石为最,由此得名。又因远望灵岩如巨象伏地,故别称象山。 灵岩山向来有“灵岩秀绝冠江南”丶“灵岩奇绝胜天台”和“吴中第一峰”等美誉。清康熙丶乾隆二帝多次南巡,皆驻跸灵岩山行宫。登山小径由娄姑岭蜿蜒至山顶,均由石砌砖铺而成,相传即康熙御道。沿路景色迷人,有一径穿亭丶苍翠迎人丶落红夕照丶塔院松风丶醉僧待渡丶越女遗踪丶太湖在望丶箭泾采香丶秀峰古刹丶灵岩塔影丶萧寺钟声丶万家灯火丶山馆拥翠丶吴宫遗址丶山顶花园丶修廊响屧丶琴台浴晖丶蕲岳同辉等十八景。历代名人李白丶韦应物丶白居易丶刘禹锡丶苏东坡丶范仲淹丶范成大等均曾登临,留下了4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称灵岩为“山不甚高而幽奇甲于吴中”。

     

  • Default
  •  


     

      灵岩山是“东南着名丛林”,东晋末,司空陆玩曾居此山,舍宅为寺。梁天监二年(西元503年)扩建为寺院,名秀峰寺,唐时改称“灵岩寺”。宋绍兴年间朝廷将其赐予抗金名将韩世忠,更名显亲崇报寺。明洪武年间改名相国永祚寺,后遭火毁,清顺治六年重建,咸丰十年又毁于战火。1926年重建,历时20馀年,由印光法师易名为“灵岩山寺”。 灵岩山寺在唐道鉴主持时信奉律宗,宋元丰中改奉禅宗,1937年,我国现代僧界泰斗丶佛学巨擘印光大师移锡灵岩山寺,创行净土宗。自此,灵岩山寺遂辟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闻名海内外。

     

  • Default
  •  


     

      灵岩山寺为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创办的专修净业道场,针对当时佛教寺院存在“三滥”(剃度滥丶传戒滥丶住持滥)以及一些僧众热衷于经忏,不注重修学的弊病,印祖在创建灵岩净土道场之际,特订立五条规则:

     

      1丶住持不论是何宗派,但以深信净土,戒行精严为准,只传贤,不传位,以杜法眷私属之弊。

     

      2丶住持论次数,不论代数,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后之嫌。

     

      3丶不传戒,不讲经,以免招摇扰乱正念之嫌。堂中虽日日常讲,但不招外方来听耳。

     

      4丶专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应酬一切佛事。

     

      5丶无论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徒弟。

     

      以上五条,如有违者立即出院。

     

  • Default
  •  


     

      为了重振灵岩山十方净土道场,明学法师恪守印祖遗训,将印祖制定的以上五条规约,作为灵岩山寺共住规约的核心,坚决不做经忏丶不收徒丶不传戒丶不办讲经法会,坚持十方丛林制度。他在僧众会上说:“祖师定下来的规约,在我明学手里一点也不能改,否则我对不起祖师大德,也对不起前来参学的同修。”总之,灵岩山寺的规章制度,多是遵照印祖的思想而制定的。 鉴于寺院受“文革”影响,后继无人,明学老法师发心创办僧伽教育,培养僧才, 他特别强调:被录取的学僧,首要条件,即要有坚定的信仰,坚定的道心,严守戒律。在此基础上,经过佛学院的学习深造,将来才可能成为宏扬佛法丶续佛慧命的栋梁之才!

     

  • Default
  •  


     

      为此,明学法师将“学修一体化,学僧生活丛林化”作为办学宗旨,坚持学宗天台,行归净土,并将《印光大师文钞》编为授课的教材之一。要求每个学僧解行并重,勤修三业,务必做到素食丶僧装丶独身。凡有犯者,一律劝退。学僧每天参加早晚课诵,早午二餐集体过堂用斋,周六下午参加公益劳动。学院每年秋季开学都比其他学院早20多天,以便让学僧收摄身心。腊月初一至廿一日,学僧还须参加廿一天的精进佛七。

     

  • Default
  •  


     

      佛学院开办至今已三十一年,培养出不少德才兼备的人才。 毕业生分配到各地从事法务,利乐有情。他们之中有的担任中国佛协理事丶常务理事,地方佛协的会长丶秘书长,有的担任寺院的住持丶监院或佛学院的院长,有的分别赴美国丶英国丶新加坡丶菲律宾丶加拿大丶澳大利亚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巨集法利生。

     

  • Defau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