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更慈悲 (24)
顶果钦哲法王说明《菩萨37种修行之道》(24)

 

发布: 2018-05-10 16:04:36   作者: 顶果钦哲法王   来源: 加拿大中华寺转载   

 


 

原颂:嘉瑟·戊初·东美
开示:顶果钦哲法王

 

  • Default
  •  



     

      (ii)捨弃相信嗔恨之对境為真实存在

     


     

    (24)

     


     

      各种痛苦如梦中生子又丧子,

     

      执著妄见為真实,令我们筋疲力尽,

     

      因此,遭遇逆缘时,

     

      视它们為虚幻,

     

      乃是菩萨的修行。

     

      当你预期到某个不愉快的事情可能发生时,你惯常的反应是竭尽所能地避免它。你会想,像你这样的人,不值得被这样的事情所征服:任何可能威胁你的事情,不论是疾病、贫穷或无法忍受的感情状况。因此,你卯尽全力,汇集所有的资源,向有影响力的人求援,竭尽所能地来击退它。為了这麼做,你放任执著和嗔恨,并加以合理化。

     

      然而事实上,你已经成為负面情绪的奴隶。竭尽所能地去避免或克服逆缘,总是有更多的逆缘现前。逆缘永远不会被根除。

     

      当你碰到不愉快的事情,去思量这是你过去行為的结果,乃是最佳的处理方式。不论你面对什麼样的困难,或许现在看起来是悲惨的,但你要提醒自己,相较于未来你可能要面对饿鬼道或地狱道无法忍受的痛苦,你目前的困境几乎微不足道。虽然你正在经歷这些困难,但你要从内心深处祈愿,你所有过去的恶业及其业果都被清净,没有留下未来投生饿鬼道或地狱道的业的种子。从这个角度来看,疾病和痛苦一点也不会令人感到不悦。

     

      你也要记住,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生病的人,并且祈愿你能够承担他们所有的疾病,以及透过你目前经歷的疾病和痛苦,他们所有的痛苦和疾病都被耗尽。或者,当你面临物质困窘时,即使你穷困潦倒、一无所有,也要记得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贫困低下,并祈愿他们的穷困能够透过你自身的穷困被耗尽。

     

      正是这种感受(无法忍受某种即将发生的痛苦的感受)驱使你向外採取行动,来消灭这种感受。如此的企图将永远不会完全成功——事实上,它们将使你陷入一个接著一个的、毫无意义的问题。然而,痛苦不必是无法忍受的。可以肯定的是,痛苦可以是更有益处的;它可以让你发展出镇定面对这种境况的内在寧静。

     

      举例来说,如果你是人们严厉批评或羞辱的物件,愈努力去避免批评或羞辱,你似乎听到的愈多。最佳的做法是效法过去伟人的圣哲,他们遭遇批评时,不感到气恼,受到称讚时,也不感到欣喜。因為他们能够把所有的声音视為空虚的回音,能够去听所有的批评和讚美,仿佛人们是在谈论一个已经死了很久的人。他们知道,如果去检视念头、认知和感受,会发现它们没有本俱的真实性,因此他们总是能够安住於当下,不失去自製。

     

      一个女人或许梦见自己生了一个孩子,而感到极大的喜悦。但如果梦中的孩子夭折,她会感到身心交瘁。但事实上,什麼也没有发生。同样的道理也适用於你日常的认知与看法。仅仅因為你相信它们看似真实的真实性,你才会感到悲伤或喜悦。当你观赏一部电影时,电影中的人物似乎真的在打仗、在相爱等,但所有这些事情不是真的在发生。它仅仅是幻想罢了。试著去把所有的喜悦和悲伤视為你正在观看的一部影片,放下你必须努力去避免困境或令人不悦的事物的想法。这将使你的快乐不灭。话说:

     

      不论生起什麼困境,不要老是想著困境,乃是把困境用於修道的方法。老是想著困境,只会让你的念头激增。心胸狭窄拥挤的人,被充满痛苦、执著与嗔恨的人生所困扰。心灵轻安的人永远不会失去快乐。

     

      噶当派的上师说:

     

      快乐和痛苦全是谎言;

     

      它只不过是知道或不知道

     

      如何处理情况的问题。

     

      强大的情绪或几乎没有情绪,全都是谎言;

     

      它只不过是你有多坚定地

     

      来对抗它们的问题。

     

      如果你在座上修法期间,已经思量了一切现象的空性,那麼要在两座修法之间去看现象如梦般的本质就容易了。在此同时,你将感觉到一股无造作的慈悲流向那些不必要受苦的眾生;他们受苦,是因為没有觉察到万事万物之虚幻本质。嘉瑟•东美说:

     

      在两座修法之间,

     

      视一切现象為虚幻;

     

      它们显现,

     

      却缺乏任何本俱的存在。

     

      了无执著地去利益他人,

     

      乃是究竟菩提心之座下修法。

     


     

      (3) 修学这些法门的戒律

     

      I)修学六波罗密(Six Transcendent Perfections)

     

      II)修学经典所教导的四指示

     

      III)修学如何弃绝负面情绪

     

      IV)修学如何用观照和警觉来利他

     

      V)回向功德来获致圆满证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