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更慈悲 (25)
顶果钦哲法王说明《菩萨37种修行之道》(25)

 

发布: 2018-05-17 15:33:16   作者: 顶果钦哲法王   来源: 加拿大中华寺转载   

 


 

原颂:嘉瑟·戊初·东美
开示:顶果钦哲法王

 

  • Default
  •  



     

      (I)修学六波罗密

     

      以下的六个部分详细解释了六波罗密的修行法门。此六波罗密分别是:佈施、持戒、忍辱、精进、禪定和智慧。当每一个波罗密具备以下四个特徵,就被认為是真正的波罗密:

     

      (1)它摧毁它负而的对应物;举例来说,佈施摧毁吝嗇贪婪;

     

      (2)它被智慧所强化,换言之,它离於所有主体(做者)、客体(受者)和行為(所做之行為)的概念;

     

      (3)它能够实现一切眾生之愿望;

     

      (4)它能够圆满成熟他人的潜能。

     

      (A)佈施波罗密

     


     

    (25)

     


     

      如果希望获致证悟的人

     

      必须连身体都佈施出去,

     

      更何况身外之物。

     

      因此,不期望结果或回报地慷慨佈施,

     

      乃是菩萨的修行。

     

      佈施是菩萨之利他心、离於执著的自然展现。菩萨清楚地明白,积聚财富会引起痛苦,试图去保护和增加财富会引起痛苦。如果菩萨拥有任何财產,他的第一个念头是佈施出去,用它来供养三宝,资助饥饿或没有食物、住所的人。话说:

     

      佈施是实现所有愿望的宝石,

     

      是斩断吝嗇贪婪之结的无上宝剑。

     


     

      律藏指出:

     

      从不佈施的人不会富有,

     

      他也无法召集人们——

     

      更妄论获致证悟。

     

      如果你慷慨佈施,你将远离所有艰难,拥有你所需要的任何财富来实践利他的行為,直到你证悟為止。

     

      西藏国王赤松德赞是菩萨成為伟大统治者的良好典范。他运用巨大的财富来迎请莲师、伟大的住持寂护(Shantarakshita)、伟大的班智达无垢友,以及其他一百零八位印度班智达前往西藏。正是因為赤松德赞的资助,经典和密续的教法才得以传入西藏,西藏首位译师才得以被训练出来。他的无量佈施使佛法繁荣兴盛,也使雪域西藏充满巨大的安乐。后来,在其他国王统治期间,宝库被上锁,警卫森严,佛法因而衰微,西藏人民的繁荣也因而衰退。

     

      慷慨佈施的人可能没有试图致富,但他们累积功德的自然结果,将在来世為他们带来不断增加的财富。相反的,受到吝嗇贪婪所束缚的人,将发现自己投生饿鬼道;在那裡,甚至连食物、饮水的字眼都听不到。

     

      绝对不要希望佈施的行為有任何回报,不要期望你将因此而被善待,或获得快乐富足。佈施本身即是完美的;除了让他人感到快乐之外,没有需要获得任何其他的回报。如果你出於自利的发心而佈施,将糟蹋你所感受到的喜悦,更深的不快乐必定随之而来。然而,出於纯粹的虔诚、慈心或悲心而佈施,将為你带来巨大的喜悦,而你的佈施将创造更多的快乐。佈施行為背后的发心让一切变得不同。

     

      认清财產如梦如幻,要毫不保留地把它们当做供养或善施来佈施出去。透过佈施,你将圆满你所积聚的功德,最后使你证得佛之大人相和随形好。你要确定你的佈施充满了菩提心的证悟发心;把佈施转化成為一个无谬的成佛之因,使佈施充满意义。

     

      佈施有三种。第一种是物质的佈施(财施)。菩萨应该要没有保留、没有悔恨地佈施。如果怀著清净的发心来行供养,那麼供养的大小并不重要。

     

      第二种佈施是拯救生命,保护眾生免於恐惧(无畏施)。我们要追随巴楚仁波切和夏卡•宗竹•壤多(69)等伟大菩萨的典范。他们购买数千头家畜,使它们免於被宰杀,并且加以放生,说服人们放弃打猎和捕鱼,為死刑犯寻求宽赦,以及平息血腥争斗。

     

      第三种佈施是佈施佛法(法施)。菩萨应该竭尽所能,让佛法教法之声在从未听闻佛法之处传扬。他可以把佛法带给人们,使人们能够把佛法付诸实修,并依照佛陀的教法来行止。正是这种做法使一切诸佛的事业繁盛增长。

     

      曾经有一个非常吝嗇的人去寻求佛陀的忠告。他完全无法佈施。佛陀告诉他,先把小物品从右手佈施给左手来训练自己。当那个人慢慢习惯了佈施的想法之后,佛陀鼓励他把小物品佈施给家庭成员,然后佈施给朋友,最后佈施给陌生人。最后,那个人能够怀著极大的喜悦,把任何事物佈施给他遇见的任何人。透过逐渐的熟悉,便能轻易达成伟大的目标。

     

      佈施的精髓在於了无执著。佈施波罗密是离於三种有限概念的佈施。换句话说,这三种有限的概念是执著於佈施者(做者)、领受佈施者(受者)和佈施的行為(所做的行為)都具有真实性。就佈施而言,离於这样的概念,即是一个波罗密成為证悟之因的方式。

     


     

      (69) 夏卡•宗竹•壤多(Shabkar Tsogdruk Rangdrol,1771-1851)是安多雷贡(Amdo Rekong)的一个喇嘛(上师),以大悲心闻名。他行遍西藏和尼泊尔各地,所到之处,他赎回家畜,加以放生;他说服许多当地人放弃打猎,减少屠杀。他自己在拉萨的释迦牟尼佛像面前,立下放弃吃肉的誓戒。(对西藏人而言,此举是不平常的。)他在荒野中闭关的时候,他保护小水鸟免於被大鸟捕食,阻止昆虫吞噬彼此,并且从事其他这类充满悲心的行為。有许多次,他平息安多敌对部族之间的血腥仇恨。参见2001年由雪狮出版社(Snow Lion)出版的《夏卡之生平》(Life of Shabkar)。巴楚仁波切在果洛(Golok)东部也从事相同的行為,拯救了无数人和动物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