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更慈悲(32)
顶果钦哲法王说明《菩萨37种修行之道》(32)

 

发布: 2018-07-24 16:58:59   作者: 顶果钦哲法王   来源: 加拿大中华寺转载   

 


 

原颂:嘉瑟·戊初·东美
开示:顶果钦哲法王

 

  • Default
  •  



     

      (B)不谈论菩萨的过失

     


     

    (32)

     


     

      如果我受到负面情绪的驱使,

     

      而论说其他菩萨的过失,

     

      我将堕落沉沦。

     

      因此,不去谈论任何进入大乘之人的过错,

     

      乃是菩萨的修行。

     


     

      你不但可以把所有其他的修行者视為亲戚,在许多方面,一切有情眾生也都是你的亲戚。所有的眾生在某一个生世,都一定曾是你的父母。再者,一切有情眾生都拥有相同的究竟本质,也就是佛性或如来藏。话说:

     

      佛性存在于一切眾生之中:

     

      没有任何一个眾生不具佛性。

     


     

      如同冈波巴在《解脱庄严宝论》(The Precious Ornament of Liberation)开头所解释的,眾生具有佛性的这个事实,乃是一个基础;这个基础给予眾生成佛的可能性。因此,譭谤任何一个眾生是不当的。相反的,我们应该敬重每一个眾生。如同佛陀所说的:“一个凡夫俗子无法够去评价另一个凡夫俗子,只有一个佛能够评价一个凡夫俗子。”

     

      更重要的是,对於皈依三宝、对佛法(例如“所有合和的事物是无常,所有染污的事物是痛苦,所有现象没有本俱之存在,超越痛苦的是寂静。” (83) 等教导)具有信心而走上佛法道路的师兄弟姊妹,都不要批评。

     

      那些进入大乘佛教的人,与我们的关係更密切。我们应该像一个转轮圣王的一千个王子和公主一般,从不仇视或轻蔑彼此。相反的,我们讚扬称颂彼此的美德和功德。用大慈和坦诚开放来对待彼此。最重要的是,不要去找寻彼此的过错。一旦你开始去寻找其他人的缺点,你将会在每一个人身上,在每一个地方看到缺点。对所有人宣扬某一个人的过失,你将使自己激动发怒,同时伤害了对方——这麼做只会是错误的。僧伽护持教法,因此僧伽的成员必须和谐共处,戒律必须圆满。培养信心和净观。敬重僧伽(所有受了出家戒和进入佛法的人)乃是皈依戒的一个誓戒。你要视佛门中的所有兄弟姊妹没有任何过失和缺点。

     

      尤其,恶意批评佛法的其他传统,是促使整个佛法衰微败坏的主要原因。要把所有的传统(派别)和见解视為佛陀教法的真实展现。并且不相互抵触。如班禪洛桑•耶喜 (84) 所说的:

     

      各种不同的教义观点,

     

      皆是胜者之教法。

     

      与其透过由宗派主义的恶魔

     

      燃起仇恨的炽焰来看事物,

     

      藉由净观的明灿宝石的光芒,

     

      不是能够看得更清晰吗!

     


     

      你对世界的不净观,可以轻易地歪曲你对菩萨的行為的看法。事实上,你从菩萨身上看到的任何缺点和过失,仅仅是你自身瑕疵的缘故,如同在一个患有黄疸的人眼中,白色的海螺看起来是黄色的。因此,每当你认為看到菩萨的行為或思想有所缺失时,提醒自己,这个缺失只不过是你自己扭曲的觉知,事实上,菩萨没有任何缺陷。

     

      你应该明白,证悟者、上师和菩萨的每一个行為都有深刻的意义;这个意义反映了他们利益眾生的发心。当他们化现為无数种身相来帮助眾生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误以為菩萨是凡夫俗子。他们或许看起来像是一个从事俗务的寻常人;甚至可能化现為野兽、鸟禽或犬只。曾经也有许多菩萨化现為乞丐,或地位低下、长相粗俗、从事不当的职业、缺乏良善品质的人。帝洛巴杀鱼,撒拉哈(Saraha)是制箭工匠,夏瓦裡巴(Shavaripa)是猎人。因此,你遇见的任何一个人,事实上都可能是一个圆满的菩萨,而他有著普通平常的外貌,甚或有著令人作呕的外貌。因此,你应该敬重一切有情眾生,视他们為上师。

     

      当你听闻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世的事蹟,你就能够瞭解,每一次他以不同的方式显现,都是他要利益眾生、无量的菩萨事业的展现。菩萨离于所有自私自利的发心,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善巧方便的展现。则同一滴落入尘土的水银,仍然一尘不染,纯洁无瑕,菩萨在这个世界显现,却没有受到世界的染污。

     

      去认识菩萨圆满无瑕的良善,怀著信心去把每一件事物视為清净的,能够确保你的佛法修行不会从根处腐烂。信心开啟了教法的大门。在七圣财 (85) 之中,信心是最崇高的。怀著全然的信心和虔诚,视上师為真正的佛,把他的所作所為视為圆满智慧的展现。

     

      你的行為举止应该和你的上师、法友协调一致。你要和他人打成一片,确定你的存在不会带来压迫或拘束——如同一条舒适的皮带,可以时时穿戴,完全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进入所有的情况之中,不製造任何麻烦和困难——如同盐巴立即溶入水中。从上师那裡领受教法和指引,而不替上师製造任何不便;和法友相处时,完全不要让他们感到困扰——如同在莲花湖上的天鹅,寧静地滑过水面,而不扰动湖水,在莲花之间穿梭,却没有混乱花朵精细的排列。

     

      让你的觉知保持清净,把一切显现的事物视為无限清净。如此,每一件事物都将激励你去修持佛法,每一件事物都将是教法的实例。密勒日巴说:

     

      周遭世界是所有书籍之首——

     

      我不需要去读一本白纸黑字的书。

     


     

      就金刚乘而言,信心和净观是修行的两大根本。如果你尚未拥有信心和净观,那麼努力去生起信心和净观。如果你已经生起信心和净观,那麼不断努力去使其增长。一旦你的行為或思想违背信心和净观时,要有所觉察,并立刻懺悔,加以对治。矫正自己的缺失,而不要去张扬他人的缺失。这麼做有助於保持三昧耶的清净,维持僧伽之间的和谐,并大大地护持教法。

     

      从金刚乘的上师那裡领受了灌顶之后,你必须和与你进入同一个坛城的金刚兄弟姊妹和睦相处,直到你们全都获致证悟為止,如同一盏油灯的灯芯和火焰一起燃亮,直到灯芯和火焰都燃尽為止。毁坏或动摇三昧耶——你和其他弟子之间的神圣连结,将障蔽你的修行觉受和了悟,阻碍你获得所有凡俗的成就,尤其是证悟的无上成就。而对治的解药,即是去看清万事万物的本然清净。这是菩萨的真正修行。

     


     

      (83) 这些话是 “佛陀教法之四法印”(Four Seals of the Buddha’s teachings)。

     

      (84) 洛桑•耶喜(Lobsang Yeshe,1663-1737),第五班禪喇嘛(持有这个头衔的第二位)。

     

      (85) 七圣财(seven noble qualities or riches)分别是:信心(faith)、戒律(discipline)、精进(conscientiousness)、谦逊(modesty)、学识(learning)、佈施(generosity)、智慧(wis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