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更慈悲 (36)
顶果钦哲法王说明《菩萨37种修行之道》(36)

 

发布: 2018-08-03 16:43:01   作者: 顶果钦哲法王   来源: 加拿大中华寺转载   

 


 

原颂:嘉瑟·戊初·东美
开示:顶果钦哲法王

 

  • Default
  •  



     

      IV、修学用观照和警觉来利他

     


     

    (36)

     


     

      简而言之,不论身在何处,不论所作所為,

     

      时时保持观照和警觉,

     

      自问:“我的心的状态是什麼?”

     

      并去利益他人,

     

      乃是菩萨的修行。

     

      每一天,你要去检查你应用教法到了什麼样的程度,你多常能够控制你的心,以及你有多少次落入负面情绪的控制。如此检视你的进展,将有助於减少你对今生俗务的执著,增长对教法的信心。

     

      现在,你知道真正的道路位於何处。只要你做正确的选择,不把无价的珍宝误以為是寻常的石头,这条道路一定会带领你通往证悟。此时此刻,你没有身体的疾病和心理的痛苦折磨,是修持佛法的良机。

     

      我们所谓的法(Dharma)是什麼意义?在藏文之中,法(音译“却”,cho) 意指修补所有的缺失,带来所有正面良善的品质。在梵文之中,“法”(Dharma)意指“去持有”,即一旦你和佛法结缘,它一定会让你脱出轮回的深渊,带领你通往证悟——如同一条鱼一旦上了鉤,肯定不会再水裡停留太久。这个缘不是一个普通的缘,而是甚深的缘。

     

      在此,我们要替《菩萨三十七种修行之道》做一个总结。总而言之,《菩萨三十七种修行之道》的精髓在於,不论你用身、语、意从事什麼样的行為,从事什麼样的佛法修行,你都应该要以利益无量有情眾生為发心。如果你的发心是出於纯粹的利他,没有任何的自我执著,圆满将自然而然地生起。

     

      这种清净的、利他的发心(菩提心)生起的方式,类似犁土,使土地肥沃富饶来栽种作物。首先,你需要有為了一切有情眾生而获致证悟的发心。而把《菩萨的三十七种修行之道》付诸实修,将使这种发心臻至圆满成熟。目前,要真正地帮助他人可能超过你的能力范围,但你应该时时把这个目标放在心中。如同朗裡•塘巴所说的:

     

      在大乘之中,除了利益眾生之外无他。

     

      因此,不要让你协助他人的盔甲变得太小。

     


     

      菩萨修行的本质与精髓在於超越我执,彻底奉献自己来服务他人。此一修行是以你的心為基础,而不是以外显的行為為基础。因此,真正的佈施是了无执著;真正的持戒是了无贪欲;真正的忍辱是了无嗔恨。菩萨甚至能够佈施他们的王国、生命或配偶子女,乃是因為他们的内心没有丝毫的贫乏感或需求感,并且準备毫无条件地圆满他人的需求。其他人如何看待你的行為并不重要,你需要的是一个清净的心。举例来说,嘴上说著甜言蜜语,但没有帮助他人的发心,那麼甜言蜜语是毫无意义的。即使是鸟类也能够唱出悦耳的歌曲。如老虎这般的野兽对幼虎表现出慈爱,但那是一种掺杂了执著、有分别的慈爱。那种慈爱不扩及到一切有情眾生。菩萨对一切有情眾生表现出无分别的慈爱。

     

      你或许传授佛法给成千上万个弟子,从事数千种修行和善行,但如果我执仍然在你的心中根深蒂固,你的事业将永远不会是一个菩萨的事业。為了做一个菩萨,实现一个菩萨的事业,你必须从内在把自私自利连根拔除,不留痕跡。

     

      从外表看来,印度伟大的悉曇(解脱者,siddhas)大多看起来像是不起眼的乞丐。他们的人生没有充满宏伟眩目的善行。但是在内在,他们已经了悟空性,他们的心时时刻刻对一切有情眾生充满慈悲。在西藏,密勒日巴也是如此。他从来没有為了让每一个人看到,而去行大供养或从事许多善行。但由於他完全放弃了我执,了悟了空性,因此在印度和西藏所有证悟的瑜伽士之中,密勒日巴被认為是最重要的一位,并且使世界各地无数眾生的心转向佛法。

     

      如果无法掌控自己的心,那麼即使已经研习眾多经典,遇见眾多上师,对你也没有真正的帮助。你冒著成為像比丘善星那样的风险;比丘善星非常博学多闻,但是他最后却挑剔佛陀的过失 (90)。

     

      慈悲的力量是最重要的。在西藏拉萨,曾经有一位著名的喇嘛每天使用纯金的美丽器皿,供养水食子给饿鬼。有一天,他行供养的时间晚了,一些饿鬼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们催促他赶紧供养。喇嘛问他们為什麼如此著急。那些饿鬼回答,他们想要去领受卡拉•贡秋的水食子供养,因為他的供养比任何其他的供养更令他们感到满足。他们担心,如果错过了卡拉•贡秋的供养,他们将会挨饿。

     

      那位喇嘛想要更加瞭解松拉•贡秋而加以查问。他发现,卡拉•贡秋是居住在苍卡拉 (91) 一处洞穴的谦卑隐士。当卡拉•贡秋供养水食子的时候,他使用半个核桃壳做為容器,放几粒穀子在其中。而供养的水则来自他的慈悲之泪。因為他悲心无限,因此西藏所有的饿鬼都前来领受他的供养。

     

      一切取决於你的发心。因此,你要时时刻刻检视你的态度和发心。如巴楚仁波切所说,每一个人都想要获得快乐,但是為他人带来快乐,乃是获得圆满安乐的真实之道。

     


     

      (90) 比丘善星(Good Star)亲近佛陀很长一段时间,记忆了十二支教法。但他的骄慢和忌妒使他告诉人们,除了佛陀头顶上的光环之外,他和佛陀之间没有分别。他决定不再听闻佛陀的教法。结果,他投生成為一个饿鬼,总是在佛陀传法、并且背向著他的时候接近佛陀。

     

      (91) 苍卡拉(Tsang Karak),地名,位於西藏中部、从拉萨通往尼摩(Nyemo)的途中。